視學於二零零一年四月二日至十日進行。本文為視學報告摘要。視學報告全文可在上述學校查閱。
主要視學結果
- 學校發展方向
辦學宗旨
1.1
配合措施
1.2
- 學校組織與管理
領導能力
2.1
行政與策劃
2.2
2.3 管理
自評及跟進
- 學與教
課程
3.1
教學
3.2
學生學習
3.3
學習評估
3.4
3.5 學生發展與支援
資訊科技教育
- 學校文化與氣氛
文化與氣氛
4.1
家長的觀感
4.2
- 學生表現
學業表現
5.1
學業以外的表現
5.2
教育署
質素保證科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返回頁首)
- 學校於一九七五年由裘錦秋中學校董會創辦,並於一九八二年轉 為政府資中學。現有學生1,022名,中一至中七年級共28班。
- 學校為一所文法中學。除有標準課室外,還有二十間特別室,包 括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綜合科學實驗室、地 理室、美術室、音樂室、家政室、設計與科技室、輔導室、教學 輔導室、電腦室、教學資源室、視聽室、多媒體學習中心和英語 自學中心。此外,學校設有圖書館、禮堂、綜合活動室、學生會 室、籃球場、有蓋操場及小食部。全校課室及特別室均設有冷氣。
- 學校開設的科目包括中國語文、中國語文及文化、中國文學、普 通話、英國語文、英語運用、數學、附加數學、純數、數學及統 計學、綜合科學、化學、生物、普通電腦、電腦、電腦應用、地 理、中國歷史、歷史、經濟、旅遊及旅遊業、會計學原理、商業 、美術與設計、設計與科技、音樂、家政、體育及公民。
- 學校共有58位教學人員,包括校長、38位學位教師及19位非學位 教師。非教學人員共23位。現時教師與學生的比例約為1:18。
(返回頁首)
主要視學結果
1. 學校發展方向
- 學校秉承校訓「自強不息」的精神,提供全人教育,以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的教學理想,為國家及香港社會培養人才。學校注重德、 智、體、群、美均衡教育,致力培養學生不斷追求學問,探求真理 及發展個人潛能,從而使其掌握多樣化的技能與知識,增進個人的 品德與藝術修養,培養高尚的生活情操,鍛練強健的體魄,成為身 心健康,明辨事非及對國家社會有承擔的公民。
- 學校著重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掘學生各方面潛能,除強調品 德及公民教育外,特別重視國家民族教育。這些教育目標配合學校 的辦學宗旨和香港學校教育目標。
(返回頁首)
- 學校的課程較著重德育、公民教育和國民教育。學校透過周會、生 活教育課或班主任課、各樣課外活動和國內交流計劃,冀能培養學 生成為知禮盡責的公民,提高學生的國民意識。此外,在中一級增 設公民科,進一步加強培育學生的公民質素。
- 校長具教育理想,樂於引入新措施配合教育改革,不斷求進,推動 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提升教學質素。本學年,部分科目嘗 試課程新措施,如設計與科技科及家政科讓男女生均可修讀;中三 生物及化學科上下學期對調教學課節,使教學時間更集中;中文科 在初中嘗試單元教學;數學及歷史科亦有重整或剪裁課程。
- 學校在本年度積極進行「拔尖」工作,銳意發展學生的潛能。學校 又設有不同的學生組織,例如學生會、四社與學會等,積極培養學 生組織活動的能力。
(返回頁首)
2. 學校組織與管理
- 校長精明能幹,有魄力和幹勁,了解學校的運作和掌握各科組的工 作實況。管理層包括校長和兩位副校長領導有方,為學校訂定發展 方向及帶領教師推行各項教育政策。兩位副校長和校長緊密合作, 盡心盡力協助校長領導學校發展,惟部分中層管理人員未能有效發 揮應有的職能。
- 校政一般具透明度,大部分教職員認為他們有足夠機會向校方提出 意見。學校積極推行校本管理,開放校政。例如成立「學校諮詢委 員會」,委任家長、校友及教師加入,有利表達意見,促進各方面 的溝通。學校又設有「路向會」,由副校長統籌各委員會於每年四 至六月間商討下學年的發展重點。
- 校長致力改善學校的環境和教學設施,亦勇於嘗試推行新教育政策 。為發揮更佳的群體效能,學校在制訂校政方面,宜根據發展目標 訂定工作優次,並考慮教師的整體工作量,減省不必要的文書工作 ,為教師創造空間作反思,使他們在推行學校政策方面,更加積極 和進取。
(返回頁首)
- 校董會辦學理念清晰,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重視培養學生國家民 族的觀念。校董會成員中包括現任及退休校長,他們了解及熟悉教 育發展及學校運作情況,能有效指導學校發展。
- 學校的辦學宗旨、教育目標及關注事項,均清楚地記錄於《校務計 劃書》及《教職員手冊》中。本年度的關注事項能配合學校的發展 和需要,學校亦能制訂相應的計劃及成立專責委員會,推展工作, 策劃周全。大部分科組能制訂相應的周年計劃,配合學校發展,部 分科組更能訂定長、短期目標或分級目標。
- 學校有清晰的管理架構,清楚訂定各科及委員會的職責和任務。學 校今年增設初中教育委員會,統籌初中各級活動及事務,除能針對 初中學生的需要而策劃合適的計劃及活動外,亦能加強組別之間的 橫向溝通,構思良好;惟仍需加強部分教師對此政策的認同。
- 學校就各樣工作訂立清晰的政策和程序,同時為教職員提供清 晰的工作指引。除《政策及程序手冊》外,並備有《教職員手冊》 及《職工手冊》等,種類齊備,內容詳盡。
- 學校設危機應變小組及實驗室安全常務委員會,並備有清晰的危機 應變計劃及明確的分工及指引,協助教職員處理不同的個案。學校 定時檢查校舍的安全設施,機制良好,在學科層面亦有學生討論實 驗室的安全事項;惟學校須改善實驗室的裝置及布置,消除潛在危 險。
(返回頁首)
2.3 管理
教職員管理
- 校方備有完整的教職員職務分配表及清晰的分工準則。教學任務大致按教師的資歷、經驗而分配。校方每年均發出「教師資料收集表」,了解教師的工作意願和對學校的意見。
- 除一般會議外,學校還舉行「副校長常務會」、「校政委員會」、「初中教育委員會」等會議,加強溝通和統籌校政。本年度增設級主任加強統籌班主任的工作。
- 校內各成員之間的工作關係良好。教職員勤懇盡責,教師在工作上得到文員和工友的支援。大部分教師關懷學生,積極工作;然而,教師對某些校政,未能達致共識。管理層宜多利用現有的溝通渠道,了解教師在工作上所面對的困難,鼓勵他們表達意見,提升團隊精神和士氣。教師應發揮互讓互諒的精神,齊心協力共同推展校務。科主任須妥善跟進和落實各項教育目標和政策,並加強對各職系人員的指導,使校務運作更加暢順。
- 校方重視教職員的專業發展,並設立教師專業發展組。近年,校方經常組織往內地的教育交流和考察活動;然而,教師主動參與專業培訓的差異頗大,學校應制訂更具體的教師培訓計劃,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 校方鼓勵教師交流教學經驗及互相觀課;然而,在目前階段,教師尚未廣泛推廣觀課和建立良好的協作文化。整體而然,科組之間的協作、同科教師的溝通和專業交流尚須加強。
- 教職員考績制度有待完善。校方通過觀課、審查文件和學生習作評核教師的表現;惟欠缺一致的評估程序和清晰的準則。
(返回頁首)
財務管理與資源調配
- 學校的財務管理良好,能合理和公平地分配資源和撥款。各科組均配合學校發展優次及本年度的工作計劃制訂財務預算;不過,大部分學科的預算未夠具體。學校審批各科組的財務預算程序清楚,又能提供足夠的撥款,並設有「申請額外撥款制度」,配合實際需要靈活調配資源。
- 學校設有適當的財務監察機制,除了有清楚的財政報告外,還有整全的財務收支記錄,又定期檢討各項撥款的使用情況。
- 學校積極開發校外資源,並成功申請多項「優質教育基金」,確保各項工作計劃獲得足夠的經費。此外,學校亦參加「青年內地考察資助計劃」,讓學生到內地進行地理考察。
- 學校致力改善設施和美化校園,除於課室、特別室及禮堂安裝冷氣外,又善用盆栽、擺設、花園桌椅、學生壁畫及簷蓬等美化校園,效果良好。
- 學校善用經費,積極增添教學資源及多媒體教學設施。近年新添設施包括每個課室及特別室均設「四機一幕」,即高映機、電視機、錄音機、電腦及屏幕,另設英語自學中心、多媒體學習中心及教師資源室等,整體策劃良好,能有效支援教與學。
- 圖書館資源大致充裕,提供的服務亦足夠。除一般書籍雜誌外,學校購置不少光碟、錄音帶、錄影帶及電子書籍,種類多元化。館內設置電腦、錄音機、電視及錄影機,供學生上網或自學之用。圖書館亦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與各科協辦「看誰讀得多」閱讀計劃,培養中一及中二級學生的閱讀習慣。惟圖書館的參考書略為殘舊、部分科目的中文書數量較少、學生借閱參考書風氣不足。
(返回頁首)
社區聯繫與家校合作
- 學校與社區有良好的聯繫。多年來舉辦元朗區小學德育故事演講比賽,又經常鼓勵學生參加社區內不同類型的活動及比賽,以擴闊學生的視野及提升校譽。
- 校長和部分教師積極地參與社區教育工作,使他們對教育發展有敏銳的 觸覺,有助推動學校發展。學校如能安排更多教師,尤其是中層管理人員,與外界機構交流,這對擴闊教師的視野及促進專業發展有莫大裨益。
- 學校與家長關係良好。學校印發的《家長手冊》,資料詳盡,有助增加家長對學校政策和運作的理解。學校並引入家長義工,以積極態度鼓勵家長參與校內活動,共同培育學生成長,惟部分家長的積極性有待增強。
- 已成立了數年的家長教師會運作良好,並透過多種渠道,例如印發《會訊》幫助家長了解學校的活動。為推行各項與家長溝通的活動,學校同時設立家長教師合作委員會。然而委員會成員只有教師代表,未能落實與家長合作的目標。此外,委員會的具體工作與家長教師會的工作亦有重疊。為精簡架構和簡化工作程序,學校可重新檢視家長教師合作委員會的功能。
(返回頁首)
2.4 自評及跟進
- 學校的自我評估機制有待改善。學校宜為教職員提供自我評估的培訓機會,以增加他們對自評的認識。
- 各科組的全年工作計劃雖包括自我評估部分,但欠缺清晰的成功指標。大部分學科備有詳細的科務檢討,但未能依據客觀的指標,全面及深入地作出評估,影響工作的跟進和進一步發展。
(返回頁首)
3. 學與教
3.1 課程
- 學校的課程除重視學科的發展外,還較著重德育、公民教育和國民教育。相對之下,學校對性教育及環境教育的關注有待提高。
- 中一至中三級的正規課程編排能均衡涵蓋各學習領域。學校今年設立初 中教育委員會,在分級層面加強訓、輔等組別與班主任的聯繫,改善策劃及協調,意念良佳。此外,中一級增設公民科,進一步加強培育學生的公民質素。整體而言,初中課程策劃能照顧學生的需要。
- 高中的正規課程較著重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高年級學生在藝術領域的培育端賴課外活動,而跨課程主題及價值觀的教育主要透過生活教育課推行。目前的策劃稍嫌鬆散,學生在性教育方面的照顧為尤不足。開設的科目能配合
- 大部分科目舉辦了多元化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補足正規課程,其中理科及部分人文學科更見積極。部分科目樂於嘗試課程新措施,如設計與科技科及家政科讓男女生均可修讀;中三生物及化學科上下學期對調教學課節,使教學時間更集中;中文科在初中試單元教學。數學及歷史科亦有重整或剪裁課程。
- 學校在照顧學習差異方面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隋著收生情況的改善,學校近年銳意提升能力較佳學生的成績。然而,就目前的學生學習情況而言,學校仍有需要照顧能力稍遜學生,以收「保底」之效。
- 教學語言方面,學校在初中採用母語教學,明顯有助學生理解學科知識,加強學生參與課堂的信心。目前高中的教學語言由各科自行決定。教務委員會宜利用與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合作的研究,評估學生的語文水平,全面檢討教學語言的效能,以決定高中教學語言的取向。
- 課程策劃大致良好。教務委員會不時檢討學校課程,以問卷蒐集教師對教務及課程的意見。今年更成立課程發展組,負責統籌策劃。有需要時更成立專責委員會,如初中教育委員會及英語教學改善小組等,加強策劃。
- 教務委員會除關注日常教務的推行及運作外,發展性的課程及教與學政策也不少,但新措施的優次不明顯。部分政策未獲教師的共識,推行的策略亦有待落實。
- 課程的橫向統籌良好;但科主任須加強各級縱向的溝通及聯繫,使學科課程在不同級別得以連貫。
- 監察方面有良好的機制,但實際運作、跟進及成效因科目而異。整體而言,科主任須加強課程監察,充分發揮有關的職能,提升整體的教學質素。
(返回頁首)
3.2 教學
- 教師普遍備課充足,教學態度認真,一般都能選取合適的教材施教。大部分課堂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師的講解清晰而有條理,部分科目的教師樂於使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有助學生掌握課題,並提高其學習動機。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親切友善,師生關係良好。
- 大部分教師對學生期望偏低,提問層次較低,未能啟發學生思考,發展探究及解難等能力。此外,教師未能有效地調整教學策略,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除部分人文學科安排較多討論和分享活動外,大部分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未能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
(返回頁首)
3.3 學生學習
- 就觀課所見,學生的課堂秩序良好。大部分學生上課專心,樂於參與課堂活動和回答教師的提問,並遵從教師指導進行活動,表現合作。
-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欠缺互動及交流的機會,學習較為被動,普遍欠缺自信。在課堂上,他們少有主動發問和表達意見,未能發揮探究精神。
- 學生普遍對使用資訊科技學習感興趣。部分學生能應用資訊科技瀏覽網頁、蒐集資料和完成專題研習。部分專題習作意念良好,惟水平參差,教師仍須加強指導。
- 從觀課及習作所見,學生的學習已有一定的進展;然而他們的表達能力較弱,其分析、解難和創作能力仍有待加強,自學能力亦有待提升。
(返回頁首)
3.4 學習評估
- 各科均能配合學校政策擬定家課指引。家課的類型及頻次大致足夠。部分科目利用專題研習,培養學生探究、分析和傳意等能力;然而,學校須適當地調控這類習作的頻次;並鼓勵科目協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家課的質素大致令人滿意,能鞏固學生課堂所學。大部分教師批改學生習作的表現今人滿意,個別教師還給予詳盡和正面的評語,以改善學生的學習表現。
- 考試及測驗次數適中。大部分科目的試題分量及涵蓋面足夠,評分準則亦見妥善;部分科目初中年級的擬題較偏重記憶。
- 部分術科採用進展性評估以評核學生的學習進展,方向正確。學校宜鼓勵更多科目恰當地使用進展性評估評核學生平日的學習態度及技能,藉以調整課堂教學,照顧學習差異。
(返回頁首)
3.5 學生發展與支援
訓輔
- 訓輔工作主要由訓導委員會、學生輔導委員會及駐校社工共同負責。訓、輔兩委員會大致能按學校的辦學宗旨及教育目標,制訂工作政策和因應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訂下各級工作重點,推行預防性和發展性為主的活動。
- 訓、輔兩委員會均有制訂清晰及詳盡的工作指引。訓導委員會為班主任提供適切的支援,以協助他們全力應付前線的訓輔工作。惟兩委員會於工作的默契與共識,及教師對訓輔合一的意識與認同有待加強。
- 訓導委員會分工清晰,職責明確,重視與其他教師的溝通。委員會於每學期及學年終結,均有就工作情況作適切的總結和檢討。
- 學校重視級層面的學生支援服務,於本年開始,強化級主任的職能,加強照顧各級學生的需要。整體上,此機制運作暢順。
- 校規和獎懲制度合理和清晰,獎勵制度全面。學生在學業或品行上的優異表現,均能獲得學校具體的肯定和表揚。
- 學生輔導委員會分工大致清晰,惟委員間的溝通仍有待加強。委員會雖訂有檢討程序,惟推行活動後,未能落實檢討及跟進,以改善來年活動的策劃。此外,委員會與其他教師的溝通亦有不足。
- 學生輔導委員會雖有為各級訂下工作目標和重點,惟施行計劃略欠周詳,未能緊扣目標;輔導活動的推行以部分低年級學生為主,未能全面照顧不同年級學生的需要。學校為各級學生開設班主任課;但班主任課的策劃、統籌與監察均有待改善。
- 升學及就業輔導委員會大致能按不同年級學生的需要,安排升學及就業輔導活動;惟活動未能充分照顧學生在求職、自我認識及職業安全知識等方面的需要。
- 學校透過不同方式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升學就業資料。委員會自行編製的升學就業輔導網頁,內容豐富,具心思,並設有電郵信箱,為學生提供個別輔導服務;然而,大部分網頁內的資訊均以中五學生為主要對象,未能全面照顧其他級別學生的需要。
- 委員會對於畢業生升學或就業的路向,均有貯存詳細的統計記錄。然而,委員會除大型活動外,少有檢討其提供的服務,例如個別輔導面談服務及升學就業資料的提供等。委員會宜就上述服務,有系統地貯存記錄,並落實檢討,以助提高服務的成效。
(返回頁首)
課外活動及跨課程活動
- 學校重視課外活動,設有30多個活動小組。此外,學校亦經常安排全校性的大型活動及學科活動等,為學生提供均衡的課外活動。
- 學校的課外活動由多個組別各自負責安排及推展,而學會活動則由教務委員會負責。各組別及學會之間多各自籌辦活動,學校宜加強課外活動委員會與教務委員會的的聯繫,以發揮協調與配合的功能。
- 課外活動委員為活動的安排制訂清晰指引,並為各科組編訂活動表格及行事程序等,方便導師推行活動。此外,學校備有全年會社活動一覽表,展示每月活動情況,以及協調各項活動舉辦的時間及場地編排。惟學校仍須充分發揮課外活動委員會對學校活動的整體策劃及推展等方面應有的職能。
- 學校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並設獎勵制度表揚表現傑出的學生。惟在參與活動項目上,學校讓學生自由選擇數量,欠缺具體策略推動學生參與課外活動。
- 學校設有不同的學生組織,例如學生會、四社與學會等,活動多由學生幹事組織及協助推行,有助培養學生組織活動的能力。至於安排學生領袖培訓方面,學校宜加強協調及統籌各組別,訂立一套周詳的培訓計劃。
- 課外活動的整體監察和評估工作有待改善。各委員會及會社宜因應既定的工作目標和學生需要,制訂具體的評估準則以監察各項活動的成效;同時,學校亦須加強跟進評估結果,制訂改善策略。
- 學校重視公民教育。在中一級開設公民科,教材選取日常生活課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及解難的能力。學校的德育工作由學生輔導委員會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委員會透過各項活動分別推行。本學年成立的初中教育委員會,整體策劃初中德育及公民教育的發展路向,構思良佳。
- 學校十分重視國民教育。德育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屬下有專責工作小組負責推展有關活動。活動類型多元化,能加強學生對國家的承擔,貫徹國民教育的推行,成效理想。
- 在推展性教育活動方面,學校雖有舉辦性教育活動坊;然而活動對象只是初中年級學生,內容涵蓋亦未夠全面。此外,學校除舉辦清潔校園運動外,較少配合學科將環境教育要素融入各項活動。
(返回頁首)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的支援
- 學校在中二級中文科與中三級英文科及數學科個別班級為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輔導教學。惟初中學生的學習普遍存在差異,現行輔導教學計劃及課程的安排,均未能全面照顧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學校宜檢討輔導教學的安排,編訂更有針對性的輔導教學計劃,為能力稍遜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
- 學校在本年度成立「教學支援專責小組」,運用「學校發展津貼」,進行拔尖保底,為學習能力稍遜學生開設數學科和英文科的功課輔導班,並在中文科開辦「密集寫作培訓班」和閱讀日營,以提高初中精英學生對寫作和閱讀的興趣。
- 學生培育組亦有進行拔尖工作,在中二至中四級推行「摘星計劃」,為中二至中四級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學術、服務和活動三方面的培訓計劃,策劃周詳且具規模,有助發展學生的潛能。
- 學校關注校內的新來港學童,為他們開設英語課程,以助克服學習困難,對個別弱聽和弱能學生亦有適當的照顧。
(返回頁首)
3.6 資訊科技教育
- 整體而言,學校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資訊科技學習環境,有利他們運用資訊科技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和研習能力。
- 學校的資訊科技教育政策清晰,目標明確。資訊科技教育組負責統籌和推展校內資訊科技教育的工作。在該組教師的周詳策劃和共同努力下,校內資訊科技網絡基建已完成,每個課室及特別室均置有電腦,並可透過全校網絡,連接互聯網,有利教師上網教學。此外,學校已建立網頁和內聯網,有助各科儲存和分享教學資源。
- 學校資訊科技設施完備,包括兩間教學電腦室、一間多媒體學習中心和教師資源室,圖書館及英語自學中心亦置有多部電腦。電腦室、圖書館及英語自學中心均於課餘開放給學生使用,開放時間足夠,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 學校有兩位資訊科技技術員長期駐校,可支援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教學。部分經受訓的學生能於課堂內支援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教學。
- 校本的教師資訊科技訓練課程亦已展開,所有需要接受基礎訓練課程的教師已完成培訓,中級培訓課程亦已在策劃中。
- 部分教師積極和有效地使用資訊科技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部分學生能運用合適的軟件及相關網頁內容,製作專題報告。
(返回頁首)
4. 學校文化與氣氛
4.1 文化與氣氛
- 教師關心學生,師生關係融洽,部分教師樂於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熱誠可嘉。教師之間關係良好,與非教學人員的工作關係和諧。
- 大部分學生尊敬師長,喜愛學校生活,對學校有歸屬感。學生一般能融洽相處,他們樂於參與活動及為學校服務;惟部分學生學習方面稍欠主動,學校仍須營造更濃厚的學習氣氛。
- 校園環境優美,種植了不同的盆栽及植物。學校亦能善用校舍展示學生壁畫及比賽獎盃等。整體而言,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諧、舒適及綠化的學習環境。
(返回頁首)
4.2 家長的觀感
- 大部分家長對學校的整體表現感到滿意。家長欣賞學校重視品德的培育。家長一般認為校舍整齊,教師教學認真及關懷學生。家長普遍覺得學校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校活動,而部分家長認同有足夠機會向學校表達意見。
(返回頁首)
5. 學生表現
5.1 學業表現
- 在過去三年的中學會考,學生考獲五科及格或以上和考獲十四分或以上的百分率均較全港日校考生平均成績為低,然而,學生在近兩年的成績較前有明顯的進步。
-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方面,學生過去三年在高級補充程度科目的及格率均低於全港日校考生的及格率,但成績有進步;在高級程度科目方面,學生考獲的及格率亦低於全港日校考生的及格率,惟優良率有上升趨勢。
(返回頁首)
5.2 學業以外的表現
- 學校設立了30 多個活動小組及透過學科及大型活動,為學生安排多類型活動。學生一般樂於參與課外活動,大部分學生會幹事、社幹事更能協助教師組織及推行活動,發展他們的服務精神及組織能力。此外,學生在參與校外活動及各項獎勵計劃上,獲得不少獎項,其中體育及演藝項目方面表現尤佳。
- 學生普遍儀容整潔,愛護學校,尊敬師長。師生之間關係良好,而朋輩之間一般亦能相處融洽,惟學生稍欠自信。過去三年,學生在出席方面的表現尚可,而中七年級學生的出席率則稍遜。學生在守時方面則有優異的表現。
(返回頁首)
- 學校在一九九四年以前,由於沒有標準的校舍,在收生、教學及組織課外活動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然而,搬遷到現時的校舍後,學校設施和空間得以改善,加上各教師的努力耕耘,學校在各面均有良好的進展。
- 學校目標明確,方向清晰,校董會重視培養學生國家民族的觀念。管理層包括校長和兩位副校長緊密合作,有效領導學校,各項工作均有清晰的政策和程序。校長具教育理想,樂於引入新措施配合教育改革。教職員勤懇盡責,大部分教師都關懷學生,師生關係融洽,部分教師樂於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熱誠可嘉。學校的財務管理良好,各項活動均獲得充足的撥款,又善用經費增添教學資源及多媒體教學設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資訊科技學習環境。
- 學校重視公民教育,積極培養學生成為知禮盡責的公民。學生在學業或品行上的優異表現,均能獲得學校具體的肯定和表揚。大部分家長滿意學校的表現,學校與家長的關係亦良好。學校與社區有良好的聯繫,校長和部分教師積極參與社區教育工作,對教育發展有敏銳的觸覺。
- 學生在近兩年香港中學會考的成績較前有明顯進步,高級程度會考科目的優良率亦有上升趨勢。從習作所見,學生的學習已有一定的進展。大部分學生尊敬師長,喜愛學校生活,對學校有歸屬感。學生之間一般能融洽相處,他們樂於參與活動及為學校服務。整體而言,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諧、舒適及綠化的學習環境。
- 若校方能在現有的良好基礎上,積極尋求自我完善,就下列各項,訂定具體跟進計劃,定可進一步提升教職員整的工作效能,為學生提供更高質素的教育:
- 加強統籌,落實政策,達成共識。
- 在制訂校政時,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訂定工作優次,為教師創造空間,並減省不必要的文書工作,使教師推行學校政策更加積極和進取。
- 進一步加強中層管理人員的職權,在課程策劃上,加強各級別的縱向聯繫,使學科課程在不同級別得以連貫,並加強督導各科組的工作,積極推動教職員完成目標,妥善跟進和落實學校的各項政策和措施。
- 多利用現有的溝通渠道,了解教師面對的工作困難,鼓勵他們表達意見,達成共識。教師應採取互讓互諒的態度,發揮更佳的群體效能,齊心協力共同推展校務。
- 加強專業文流,建立協作文化和制訂完善的教職員考績制度。
- 落實學校訂立的培訓、觀摩和交流計劃,加強校內培訓和科組之間的協作和溝通,促進專業發展。
- 建立完善的教職員考績制度。透過一致的程序,依據清晰和公開的準則評核教師的表現。
- 提升教學效能,加強照顧能力稍遜學生的需要,擴闊學生的學習經驗。
- 進一步提升教學效能,加強課堂互動,幫助學生發展探究和傳意的能力,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式。
- 加強輔導活動的統籌、策劃和監察,並檢討班主任課和生活教育課的成效,使更能照顧學生的成長需要。
- 檢討輔導教學的安排及成效,鼓勵教師調整教學策略,以充分照顧能力稍遜學生的需要。
(返回頁首)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教育署(2001)